近日,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召開***城市建筑垃圾工作視頻現場會,總結交流35個試點城市等先行地區經驗做法,具體包括建立健全部門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、實施源頭減量和分類管理、著力消除存量建筑垃圾安全隱患、加快消納處置和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、支持再生產品應用等。
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,城市中建筑垃圾的數量也在快速增長。如何處理好建筑垃圾是擺在各級政府和有關單位面前的重要課題。
有專家稱“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”,而建筑垃圾更是如此。在建筑垃圾中,鋼筋、木材、玻璃等都是可回收物,碎磚瓦、土和砂漿塊等也是可以再次利用的資源。但在過去,建筑垃圾往往被當作普通垃圾進行填埋處理,造成了資源的浪費。
我國在推行垃圾分類時,將垃圾分為可回收物、其他垃圾、廚余垃圾和有害垃圾,這是對垃圾收集處置傳統方式的改革,也是對垃圾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,能***限度地實現垃圾的回收利用,改善環境質量,節約管理服務成本。那么,建筑垃圾也應該實行“分類處理”,對于沒有利用價值的建筑垃圾采取傳統的填埋處理方式,對于有利用價值的建筑垃圾則通過技術創新,使其“變廢為寶”,造福社會。
據媒體報道,2020年,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產生建筑垃圾78.4萬噸,資源利用率超99%。其中,水泥塊、陶瓷、玻璃等建筑垃圾被制成水泥磚;表層土、城鎮污水處理廠脫水污泥則成為生產紅磚的原料。岱山縣成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樣板和典型。
推進建筑垃圾分類處理是一個系統工程,涉及社會的各個層面,需要有組織地進行協調解決。相關單位要進一步統一思想、提高認識、分工負責、齊抓共管;還要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分類處理的專項法規制度、執行標準和操作方案,加強統籌協調,推進源頭減量,實現建筑垃圾分類處理的全過程規范化操作和管理。
版權聲明: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,僅供學習交流使用,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,我們會盡快刪除。